(超長篇)莫辛納甘的天花板 - 芬蘭M28-30和M39

魔改垃圾

1918年芬蘭紅白內戰後,芬蘭接收和向世界各國購買了總數在360000支以上,號稱列強裏最垃圾的主戰步槍, 俄國莫辛納甘M1891 。剛打完內戰,在沒有資金去購置設備研制自己的槍機的情況下,芬蘭開始用國產或進口的槍管加其他配件去魔改手頭上舊的M91 (直到二戰後,芬蘭也沒有生產過哪怕一個自己的槍機,槍栓和彈夾)。前後共衍生了M91-24, M27, M28, M28-30 和終極的M39等型號。其中M91-24是芬蘭魔改俄國莫辛納甘M1891的處女作,後來芬蘭軍隊弄了把M27, 民衛隊之後又把M27改良成了他們自己專屬的M28,到後來又進一步改良成了M28-30。(芬蘭軍隊和民衛隊有他們各自的步槍測研部。)到最後發現還是大一統才是順應歴史潮流,把全部衍生型的優點放同一鍋裏,煮了把M39出來,統一使用。

冬季特別軍事行動

1939年11月30號,偉大的社會主義蘇聯在慈父斯大林的命令下舉七十六萬大軍,以83年後芬蘭納粹將要加入北約為由,對芬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 - 冬季戰爭全面打響。被後世稱為世界頭號狙擊手的西蒙·海耶(Simo Häyhä)拿著我們這篇文章的主角,一桿民衛隊配發給他的M28-30,毅然地選擇站在了歴史潮流進程的對立面,踏上了惡意保家衛國,不友善地抵抗侵略的徵途 。(網絡資料圖)
12313853_1256903877668929_1216345943424325618_n

天花板

M28-30的生產總數為40000把左右,其中冬季戰爭前24420把, 之後到延續戰爭期間陸續用多出來的各種零件升級現有的M28又生產了15000多把。剛一問世就拿下了1937年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辦的世界射擊賽冠軍,初試啼聲就一鳴驚人。然而當時芬蘭處於極度貧困的狀況,民衛隊出臺了一個特殊項目 - 就是民衛隊員只需自付150芬蘭馬克,國家付余額,就可以把一桿新鮮滾燙還在冒熱氣的M28-30帶回家。槍名義上還是屬於國家,但是平時可以隨便用,想幹嘛幹嘛,定時回部隊接受檢驗,國家需要時得跟槍一起歸隊。當時包括西蒙和一位叫Valter Emil Eklund的一等兵 (這哥們是誰,容我賣個關子)在內的大約30000名民衛隊員加入了計劃。試想下幾年間天天用同一桿槍打獵,練習,比賽,到受國家號召歸隊後殺鵝,一槍一只簡直不要太容易了。被他光榮的鵝有記錄的多達500多只(不過據他本人筆記,大約只有259是用M28-30給光榮的,其余的歸功於其它輕武器。)據他本人介紹,沒有用瞄准鏡是因為鏡子瞄准需花更長的時間,瞄准時頭部會更暴露,加上鏡子當年技術還不到位,很容易結霧和反光暴露位置。有好幾次跟毛子狙擊手單挑時就是因為上述鏡瞄的問題被西蒙給光榮了。(網絡圖片)-

冬季戰爭爆發時M39才剛問世不久,還沒開始服役,所以西蒙用的不可能是M39。當時主力依然是M27, M28 和M28-30。在之後的延續戰爭裏M39才陸續服役。

剝開了,揉碎了,細品。

收藏喜歡老槍的怎麽可以沒有一把號稱獵頭數量最高的西蒙·海耶同款步槍呢?這把1935年造的是我幾個月前650刀收的,比起十年甚至疫情前肯定沒法比,不過跟一向以良心價著稱的Empire Arms (不過他家最近半年好像也漲價了不少)價錢比較好像還更良心。一個月前(03/20/23)他家有一把跟西蒙的那把同區有相同記號“SAKO RIIHIMÄKI”且序號只相差120號,接近全新的一把M28-30,標價5750刀,一放出來我還沒把介紹讀完就被秒了(前後1分鐘的時間)。就是這把 (Empire Arms圖) -

我的這把槍栓對號。槍膛目測來福線深且明亮,但有輕微麻膛和腐蝕,槍口沒有被counter bore過。左側槍機處木頭有輕微缺損。槍托底盤應該是胡亂配的(之後還得配一個對的)-

最初的M28-30都帶有這種金屬環,放在兩塊前護木和槍管之間,防止護木直接壓在槍管上,有助槍管懸空。不過我的沒有這個環。網絡資料圖 -

出於不明原因,軍隊有時候會在翻新和檢修的過程中把它拿掉。據說臉書群裏的收藏家說這箍有跟沒對精准度沒影響,反而要買一個裝回去得把前瞄焊接位化掉,箍放進去,再把前瞄焊回去。算了…

回家時還塞滿了黃油 -

少不了給老人家做了套三溫暖加大保健推油指壓 -

齒輪裡的S - SAKO,Suojeluskuntain Ase ja Konepaja Oy,民衛隊槍械工廠有限公司的標誌(我還是在收集資料時才搞懂SAKO名字原來是這個來源);

Sk.Y - 民衛隊, Suojeluskuntain Yliesikunta, 的標誌。民衛隊也叫“白衛隊”, 是芬蘭紅白內戰是白軍的主力。有點類似美國的National Guards和中國的武警;

槍機上的D字母- 表示可打俄國子彈,和D166(.310, 200格令,船尾)重彈頭的子彈。早期芬蘭槍管是.308口徑)-

框框裏的SA - “Suomen Armeija” 芬蘭軍隊財產標誌。 雖然M28-30開始是民衛隊的武器,但是在冬季戰爭後軍隊接收了全部武器,所以有軍隊的標誌 -

KE左右雙向箭頭 - 芬蘭民衛隊驗收組首席檢驗員, Kosti Eskola少校的檢驗戳

吶,就是這帥哥 -

槍管右側的芬蘭軍區號S9488 和旁邊的民衛隊接收印 -

槍機末端上帶向左方箭的E- 美國麻省New England Westinghouse公司一戰1915-1917年間為俄沙皇軍隊合約生產的槍機 。旁邊的圓圈裏的nk - 俄國一戰期間派往美國軍工質檢員的檢驗印戳 -

彈夾底部的鐵錘 (常被誤認為字母T)- 俄國圖拉Tula軍工生產。不對號(這玩意兒從來不對號。需要一提的是1934年3月芬蘭人改良了彈夾讓其不會卡彈,改造任務交給了SAKO。初期的“不會卡彈”彈夾有“HV” (häiriövapaa)字樣銘文,後來普及了就沒打銘文了 -

普通和“不會卡彈”彈夾比較,註意紅圈裏的凹痕 - 只有芬蘭改良過的才會有 -

從內部看 -

槍栓手柄上的弓箭 - 俄國伊熱夫斯克Izhevsk軍工早期生產 -

栓主體上卻有圖拉的鐵錘標誌,栓頭又有中早期伊熱夫斯克的箭標誌。可見當年芬蘭就是像樂高一樣湊齊的一個完整的栓 -

槍機/彈夾墊片 - 有助於更好地懸空槍管 -

護手木內側,懸空的槍管 -

外側出口處 -

但不是完美的,槍管在接近槍口,護手木的邊緣處還有明顯的磨痕 (瑞典K31的懸空槍管也有同樣問題),畢竟是100年前的技術 。右邊的現代鐳射打上去的進口商序號 -

改善後的後瞄,左側是微調,右側是粗調,在軍用老槍裏比較罕見 -

前瞄左側有刻度點,趴臥姿勢時用螺絲刀就可以橫嚮調節,非常親民體貼,也屬比較罕見,其它很多都需用敲子敲甚至需要特定工具去調節 -

從M27開始用的“Pystykorva”狗耳前瞄 -

“德國人來了我們將會失去自由獨立,俄國人來了我們失去的將會是靈魂。” (“W przypadku wojny z Niemcami ryzykujemy utratę niepodległości, lecz z Rosjanami - utratę duszy.” ) - Edward Rydz-Śmigły; 二戰前夕, 時任波蘭總參謀長,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元帥, 如是說 -
person_rydzsmigly1

經一位芬蘭槍群裏芬蘭人介紹,我找到了一位住在芬蘭專門幫芬蘭老槍尋宗的哥們。得到了一份這把槍的服役記錄,也拿一部分出來分享一下 -

1935年11月21號出廠被運往Nylands-Södra國民警衛區。一位叫Valter Emil Eklund的一等兵在1935年11月29號通過上面提到過的項目用150芬蘭馬克買的。用以替換掉當時他手上已有的一把序號為83767的原味毛子M91 。之後分別在1936年12月13號, 1937年11月14號, 和1938年10月30號通過部隊的檢修。每次評分均為I/10,其中I (大寫i)為外部有正常使用痕跡,槍膛明亮且沒有腐蝕,生鏽跡象。10為總評分,滿分。

這哥們在1939年10月12號被徵召歸隊到第2軍4師10步兵團的時候已經是個下士了。那時候我猜一般人很少隨便照幾張照片記錄一下生活的,Eklund也不例外。不過非常幸運的是我在芬蘭的那哥們居然找到一份當年Eklund那個民衛隊區的1935年2月16-17好舉行的冬季兩項比賽(滑雪和射擊)的報紙。Eklund拿到了“老年組”的冠軍,所以登報了。中間那位就是Valter Eklund -

這是第4師時任師長Auno Antero Kaila上校的 (網絡圖片)-
kaila_auno1_large

同年11月30號,冬季戰爭打響的時候,他所在的第4師在卡累利阿,負責防禦曼納海姆防線的右翼,抵抗蘇聯第7集團軍 (八個步兵師,一個坦克軍外加一個獨立坦克旅)的第10坦克軍的進攻 (網絡資料圖)-

1940年二月蘇聯在卡累利阿增派了第13集團軍 (12個步兵師),加上原有的第7集團軍,曼納海姆防線失守。芬蘭第4師退守到Uuras島。于同年3月九號跟蘇聯第43師的戰鬥中占絕對上風。其時芬蘭地區氣溫已達零下40攝氏度,海面早已结成可行坦克的厚冰層。島嶼兩棲登陸作戰已變成了普通的陸地戰。後蘇聯又加派了第42和第113師上島,第4師以一打三,不敵再次後退到芬蘭灣末端和維普利一帶堅守,直到戰爭結束。(油管視頻截圖)-

1940年3月13號第十步兵團的防禦位置與紅軍的進攻方向手繪圖 -

戰後1940年4月24號這哥們退役。同年12月30號步槍被國民警衛的收回。作為一個前線步兵(非炮兵),在那個年代,所在部隊以一個師頂一個軍的進攻,幾個月幹下來可以活著結束到戰爭結束,他的步槍是應該嘗過鵝血的。步槍於1942年6月18號被芬蘭軍隊接收(所以才會有SA代錶芬蘭軍隊的銘文)。非常遺憾的是被軍隊接收後的記錄目前還沒找到。

從冬季戰爭退役後,1941年6月25號,這位下士毅然地選擇了再次拿起槍(已經不是這把M28-30了),加入了抵抗蘇聯的延續戰爭,繼續保家衛國。1941年11月30號,這位下士在東卡纍利阿戰役中犧牲,享年37歲零一個月。在我手頭上有這位下士的詳細服役記錄,都是芬蘭文手寫的,我就不一 一列出了。雖然在這裏聊的是槍,不是人。但是知道手裏這桿槍陪伴著其第一任主人一起戰場殺過敵保家衛國,讓我肅然起敬。Eklund,應該是我太爺爺輩的人了,是個真爺們,真英雄。比我這種只會瞎逼逼耍嘴炮的強多了。 這是Eklund犧牲當天的團日記,當天一起犧牲的有四位戰士 -

個人的小插曲 - 一天我在把玩槍的時候家老佛爺剛好在旁邊,我就多嘴跟她說了幾句Eklund和西蒙的故事,如何如何。老佛爺聽完,質問了一句:“殺的人多就值得你去敬佩嗎?” 我當時是鼓起了彌天大勇, 回答:“錯,是保家衛國的人值得我去敬佩。

天花板上的天花板

再來就是M39,號稱終極版莫辛納甘,天花板上的天花板,不接受任何反駁。總生產量是全部芬蘭莫辛納甘裏產量最多的,在102000支左右。其中冬季戰爭後到二戰結束期間96800支,戰後1960-1973年軍隊武庫用剩余的配件又陸續生產了4400支左右。其跟M39最明顯的不一樣就是加強加厚了木頭和半垂直式的握把。還有就是前護木套換成是鉸鏈式,減輕(薄)了槍管, 專門為D166彈頭而設的後瞄刻度和前瞄挪到更接近槍口 -

這是2022年我從Empire Arms 550刀收的,屬於後者,1967年造的“無制造者無記號 no maker no mark”。基於製造年份,應該除了射擊練習外沒有見過真場面。接近全新的槍膛,八成新的槍托木頭,槍栓不對號(據EA的老闆Denny Kroh介紹M39很少是對號的,那哥們算是老槍界裏很有權威的,還跟西蒙握手合照過)-

進一步改良了的槍托,更好地懸空了槍管 (注意護木跟槍管之間的距離比M28-30有所增加) -

不過跟其它當代的懸空槍管設計一樣,最終還是沒有達到完美懸空。 槍管和槍托護木摩擦的地方 -

感覺前護木末端跟槍管摩擦得比M28-30嚴重 -

槍機的墊片 - 據說每一把M39都有屬於它自己的特定的墊片參數。以我的這把為例,其他三個地方都沒有墊片,但是前槍機螺絲那裏卻墊了三片(我的M28-30是四個地方各一片)-

墊片佈置圖解 (網絡資料)-

據一些網上找到的資料,把護手木環上的螺絲鬆掉,後槍機螺絲擰輕輕緊然後鬆掉1/2轉會改善精准度。我試了,好像然併卵 -

槍機尾部底面的鐵錘和910Г - “Г”是俄國“年”, 1910年圖拉工廠生產的槍機 -

槍機旁邊的西裏爾字母“Ж”,估計是檢驗員名字的一個字母,檢驗印戳 -

槍機上只有序列號和年份的“無制造者無記號” (後瞄被拿掉,裝了鏡子座) -

還有其它一大堆亂七八糟的記號,都是一些檢驗戳,檢驗員專屬的個人印戳,甚至是鋼材的批次印戳,又或者說不定都不是一個完整的。例如下面的這些,我就不一一詳寫了 -

簡略的進化過程如下:
M24 - M1891基礎上改良扳機和後瞄具 - 新槍管
M27 - 縮短槍管,換重槍管,前瞄保護翼,後瞄具改良
M28 - M27基礎上改良了前護木金屬套
M28-30 - 完全放棄了俄式後瞄具換芬蘭國產貨,改善了前瞄的調節方式,開始採用槍管懸空, 改良了彈夾
M39 - 強化了全部木頭,加了半直式手把“semi-pistol grip”,稍微減輕了槍管厚度,把來福線扭旋比由1 : 9.5改為1 : 10。改良了護木套,統一了肩帶扣座
英文參考 A Quick and Dirty Guide: Finnish Mosin-Nagant Rifles – Surplused

靶場裝逼

100碼實戰裝逼,風和日麗,五發一組,每發相隔一分鐘左右,每五發休息一下好讓槍管降溫。

子彈 - 兩把槍共享同樣的 - Lapua的7.62x53r彈殼,VIHTAVUORI N140火藥 , 普通CCI 200底火,子彈總長度 2.995”。子彈選擇了D166 .310 200格令和SMK .308 175格令。 省去長篇大論的芬蘭莫辛納甘口徑的歴史 ,這兩把槍,其中M39堪稱“為D166重彈頭而誕生的槍”,居然在我手裏用44格令N140推的175格令 SMK .308彈頭還比較准 (那組sub-MOA)。問題絕對在我,以後可以慢慢琢磨琢磨。我查到的芬蘭軍隊當年用的Patruunan (JVA 0221) 7.62 KIV D166 suorituskyky子彈用的是43格令左右(每一批會按實際情況稍微調節)的RSO4N16火藥(跟今天的N140非常接近)。大神們要是有更好的配方也懇請分享一下。

M28-30我試著只用鐵瞄,畢竟西蒙當年就沒用鏡子。感覺前瞄在工廠裡被校準後就沒用被碰過,100碼偏高(正常,當時歸零距離都在150-200米)但沒用橫向偏離。前面架子後面沙包,卯足了勁把眼珠子都瞪出來了也只能打到這種程度。這是最最好的一組,其它的基本上在2-3 MOA -

100碼鐵瞄看人頭大小的黑色圓把。我技術水平約等於零,加上輕微散光,基本上每槍都是靠猜的。西蒙狙擊距離平均在300米左右(最遠不過450米)。而且要在那種戰爭和嚴冬的環境下操作,那種對高技術的要求我是想象不到的。據說西蒙當年可以在一分鐘內連裝彈加射擊可以打中150米外的靶子16次。我不打算在M28-30上面裝鏡子,畢竟這老人家有檔案證明是有故事,見過場面的。我估計上鏡子的話,全新槍管加用合適的子彈,這槍sub MOA不是夢。

M39我直接上了鏡子,打了六七八組,平均1.5-2 moa (不算flyers哈)。最好的居然有sub-moa,應該跟運氣有點關係。100年前設計的槍,在毛子手裏的垃圾居然被芬蘭人魔改到有此等精准,不得不大寫一個佩服 -

新配方46 - 46.5格令N140配Lapua Scenar 185格令的彈頭也很不錯喔 -

我用的這個鏡子底座是Bad Ace的“Full Length”。 把後瞄卸下來後就倆螺絲固定在原來後瞄的位置,不必破壞文物就可以無痕來回調換。必須使用彎曲帶角度手柄的栓,我這用的是65刀讓一專門搞這個的哥們幫我改的栓。也可以用PU/PE sniper的栓。這個座感覺還行,挺結實穩定的。唯一缺點就是貴,稅後接近150刀,阿瑪遜有售 -

刺刀 - 跟毛子的套筒菱刺不一樣,M39是小匕首型。據芬蘭軍方記錄一共只生產了10000把,戰爭消耗與戰後報銷之後只剩下了500把左右,其大部分又被士兵拿回家了,所以傳世的就算找到了,好像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買的起的。現在連高仿的也得兩百多,就算了。長這個樣子 (網路圖)-
p_33664_finnish-bayonet-and-scabbard

M28-30是小劍型的,之前看到的都是上五百刀以上,一次在一英國的網站找到一把原味的連運費350刀,就收了。 FISKARS造,同樣有民衛隊Sk.Y和驗收的銘文 -

全身照,我覺得這刺刀跟這槍簡直就是絕配,帥的不要不要的,比俄國那套筒菱刺帥多了 -

刺刀座位置 -

目前手头上没有M91-24,M27 和 M28。毕竟都还没到天花板嘛。以后有机会,有银两了再细品那些。

搜集資料的時候遇到兩個我覺得比較有趣的資料,一個就是西蒙那眾所周知的外號“白色死亡” - The White Death。各大搜索引擎只要輸入The White Death就會出現西蒙的網頁。但是一油管的戰鬥民族哥們(Vintage Rifle Shooters Club)說根本沒這麽一回事,“白色死亡”是戰後莫名其妙的被冠上去的,好像是出於某本書。冬季戰爭期間唯一一處提過“白色死亡”的是一本芬蘭的小手冊,其中白色死亡是用來形容冬天的。據他說,原文直譯大概是“白色死亡,妳不能看見它,它無所不在。” 我把鏈接放在這兒,信不信由妳 。Most Deadly Rifle: M28-30?! And This is NOT Simo Häyhä!!! - YouTube

另一個就是下面這幅圖左邊的部分。通常都會以“白色死亡”或者“芬蘭狙擊手”和西蒙一起出現在搜索引擎。其實細看會發現他手裏拿著的是一把瑞典古斯塔夫m96/38。士兵是一名加入抗鵝援芬的瑞典誌願軍 (網絡資料圖) -

最後跟俄國莫辛納甘和祖國的五三步騎大小做比較,從上到下毛子M91/30 PU Sniper,五三步騎,M28-30,M39 -

左邊是芬蘭的六角形Hex槍機,因為都是早期俄國產的舊貨 。右邊是俄國的後期圓形槍機。據說早期的六角形槍機可承受膛壓比圓形的高 -

我就是發現關於芬蘭莫辛納甘網上中文的資料少之又少,有的也是七零八落的碎片,或者索性就是錯誤的(例如油管某比較著名的華人槍械博主就說西蒙•海耶用的是M39,可是1939年冬季戰爭時M39還沒開始服役…)總想著可不可以用我手頭僅有的兩把芬蘭莫辛納甘做背景,順道用中文把資料整理成一篇。於是有了上面這一大篇。初一半年的中文水平,臣妾已經盡力,裝逼無罪,請非喜莫噴。

我很喜歡老槍,更喜歡槍背後的歴史。歡迎各路大神參與討論,請多多指點出不對之處,或可以補充的地方,也好讓小子多多學習。

全部插圖,除非標明,均為本人所有。
不定時更新與修正錯誤

9 个赞

恭喜恭喜,又收了一把好货。这么多信息、正好给我在陪审团等待室里阅读解闷。

看完了,谢谢分享和整理资料,涨了很多知识!

还请补充和纠正错误:pray:

哪有什么补充和纠正。受你这篇好文的影响,陪审团结束后,去法院附近的枪店逛逛,结果收了一把芬兰缴获沙俄的M1891,1942年换了Tika的枪管,和芬兰的枪托,拜托大佬帮忙掌掌眼。









後瞄座左側的芬蘭軍區號8642 -

8 6 4 2 是标尺距离。。。 :joy: :joy:
很佩服楼主的想象力
侧边是帮助快速调整距离的,这样子可以不用把头伸到顶上,稍微侧翻枪体就可以看了

1 个赞

哇哈哈哈这就很尴尬了。我是鬼遮眼了,這種撒幣低級錯誤也犯了。立即改了!非常感谢指出!!就是需要閣下這種評論 :+1:

還有沙俄的雙頭鷹呢。算是古董不需要FFL過戶嗎?我遲早也得收一把的。

在店里看到的,要填4473表格的,我手机里有03C&R,和店主交换FFL直接拿了。店主不懂老枪,枪上唯一的年份是Tika1942的枪管,所以当C&R处理了。是人家consignment在她店里卖的,因为跟店主熟,问她有没有减价的余地,她查了卖家的底价,$425加税成$455出门。莫辛纳甘不在我的知识范围内,不知道是不是好价钱,反正就当治愈这两天挑选陪审员的无聊折磨。看完你的文章,去她店里一进门就看到这把,都是你害的。 :joy:

谢谢这么详尽的介绍。
芬兰莫辛的市场价特别贵。
最近Classic Firearms在卖芬兰莫辛,难道是芬兰政府或者是古董枪械商人,把芬兰莫辛成批进口美国?很难想象成批的芬兰莫辛会等到这个时候进口美国。

芬蘭莫辛納甘的確比紅軍的貴。我還真搞不懂到底是因為比較罕見還是本身質量啥的含金量就比較高。classic firearms那批我上去看過,加強貴50刀還名寫著“可能會少零件”,要同號精選的還得加錢。我這是gun broker上收的,才650, 對號,就是左邊槍木頭上缺了1/3根筷子大小的小邊邊。

我對為什麼突然一大批進口完全不了解。我也是現炒現賣一邊收集資料一邊問人的,裝逼成分頗高:joy:。不然不會犯樓上永遠健康指出那種低級錯誤了。

Classic Firearms的hand select 只不过是10把里选把看上去品相最好的(到底有没有真的挑选就不得而知了)并不保证对号。

C&R License 就放在手机里,随时随地买下老枪,真是太牛了!
什么地方有这么多的枪店,还有老枪在卖?我这边的枪店,要么根本就没有老枪,要么是美国本地民用老枪,没有历史意义,价格还特别高。经营老枪的枪店,多到能够让老枪爱好者把C&R放在手机里,这个地方最牛!

1 个赞

北卡夏洛特。正好法院附近有枪店,两天陪审团挑选完去逛逛,治愈一下。她的店平时不太有老枪,这次正好有看到两把寄售的老枪,正好刚看完芬兰莫辛纳甘好文。老枪多的还是要去枪展,这边南北卡都有收藏家协会办的枪展,老枪比例很大,C&R放手机里方便吗。

1 个赞

之前在脸书群里一老外说185格令的Lapua Scenar .308弹头配46.5格令的N140不错,我就屁颠屁颠地去买了一盒回来试试,66刀一百粒。今天是耍赖到家了直接用sled,感觉可以把人为误差可能性减到最低。弄了44,45,46,46.5和46.8各十发。

除了几发放飞自我了外,其余的都在1-1.5moa。摆明了是装逼,肯定要把最最幸运的那一组拿出来秀一下的吧。这是46格令的一组三发。平均初速在2590 ft/s。感觉上.308的确是比.310要准,很奇怪。


這是46.5格令打的最好一組

1 个赞

可怜我这边的枪店老枪很少。有的要么死贵死贵,例如一把不对号42年的kar98可要2500刀。要么成色比我家的还差。真羡慕你们。

那就看看你们那local有没有estate sale,estate auction,或者pawn shop,有时也可能淘到老枪。我周日就参加了local一个estate auction,除了家具瓷器摆设饰品,还有一批老枪,收了一把Steyr Mannlicher M95 步枪,品相不错。现在老枪价格都涨了很多。

1 个赞

我靠, 这个帖子太牛了,楼主辛苦了。

1 个赞
收了一把芬兰缴获沙俄的M1891

最近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恰好阁下有一把,请教一下是如何得知一把打有SA的莫辛纳甘是“缴获”的呢?以我所知除非是枪机上打有“41”(意思41年延续战争缴获)外,或者直接到档案去查序号(像我的M28-30)那样,否则很难分得出来究竟是缴获毛子的,内战缴获红军的,其它国家捐赠的,芬兰军购的,还是街口那老太缺钱花把老头的枪买了呀? 我也是通过脸书群里那帮莫辛纳甘大神得知的。

这我就不知道了。我对芬兰老枪的归属只停留在SA标上,这不才看了你的好文,就一不小心跌进芬兰老枪坑里了。“芬兰缴获沙俄”是consigner讲给店主听的,当时拍照墙上挂的时候,传给一个老枪收藏家朋友,他第一个问题就是receiver上有没有俄国老鹰标记。他这一问,我也就不怀疑consigner的说法了。你这一问,才知道并非都是缴获的。我还没拆了拍照,因为有4把拆了还没装回去。等至少装回去一把后,再拆了拍标记,到时候还请大佬指点。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