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的枪声 - 比利时FN M1910

开始了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的枪声

109年前的今天,1914年6月28号,塞尔维亚愤青,加夫里诺-普林西普,趁着奥匈帝国皇储费德勒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巡游装逼的时候给了他们每人一枪,然后大公夫妇俩就双双领了便当,然后奥匈和德国觉得“如果我们放过这次如此有利的机会,将是可惜的”,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打。(当然了,刺杀事件只是点燃火药桶的火花。而火药桶,是事件之前和之后的复杂世界历史背景。)
d2f05e9dbed64bd8a191e9f845ff6533

杀伤力力最大的手枪

而给了大公夫妇一人一枪子的,正是世界历史上杀伤力最大的,间接屠杀了1500-2200万人 - 布朗宁设计,比利时造的FN 1910。1909注册专利,1912开始批量生产,一直到1975年各衍生型停产。在两次世界大战被德军占领期间停产过两次。当初是为了省钱,在不需要两套机床的情况下,布朗宁设计了相同的枪身,套筒,甚至弹夹,通过配套.32或.38 ACP的枪管,做到一枪双口径。可谓一鸡两吃,加量不加价。常理来讲两口径之间可以轻松替换枪管 ,很多介绍(包括油管上的五七工厂前辈)也是这样提过的。事实上并不是任何一个枪管都可跟任何一个枪套配套的,至少我的(和很多我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找到其他人的)不行。我胡乱猜一下,会不会是因为当年车床工艺还没完善,枪套筒和枪管必须靠枪厂工人在拼装的时候适当地磨合剪裁才可以完美结合(下面再详细图解)。还是因为必须是同一工厂同一时期的才可做到一鸡两吃?

它的瞄具也是比较特别。前期的瞄具没有传统的前后突出的准星,只是在套筒上从前到后设有凹槽,槽里有准星 (下)。貌似为了避免快速拔枪时突出的准星有可能会被衣裤兜里的线头卡住而设计的。然而因为实战效果实在不行,所以后期都又改为传统的突出瞄具了(上)。

三重保险设计 - 套筒左侧手柄方的手动保险,手柄后部有把握保险,没有弹匣情况下的空仓保险。加上击针平移式设计,正常情况下基本上不会走火。全枪只重590克,长153毫米,更加方便隐藏携带。据说是为警察设计的,不过感觉上更像是专门为了搞暗杀设计的。

一战后衍生了1910/22型,加长了枪管,弹容量+2。据说在二战时FN工厂第二次被德军占领后还挺受士兵,特别是空军欢迎的。不过我手上没货,无法瞎比比 (网络图片)-

咱中国以前一句老话“一枪二马三花口”里的“三花口”说的是“花口撸子”,也就是这里FN 1910。挺佩服中国人对枪械名字的创造力,什么马四环,老套筒,三八大盖, 盒子炮…“花”撸子是指其枪口的套子上的滚边纹路,主要是方便拆卸时用手指按着不会打滑,应该跟美观没毛关系。

细品

一战前造FN 1910同号的.38实在太贵,都在1800刀以上。买战后的好像又缺了点意思。所以我委曲求全950刀收了把原汁原味比利时1913年一战前FN造的.32,序列号为36xxx。据卖家说是一直是放在盒子里很长时间没被碰过。到手后目测外表有正常的使用痕迹,枪身和枪管同号,枪膛非常明亮且有很深的来福线。因为FN厂在两次大战期间被占领过两次,其订单出货的记录存档基本上都丢失了,所以根本办不到像我之前写的芬兰莫辛纳甘M28-30那样详细的跟踪。

枪套筒左侧法文铭文 “fabrique nationale d’armes de guerre” (国家战争武器工厂), 下面一行“Browning’s-Patent Depose” (布朗宁专利注册)。在下面三个符号,从左到右分别为,“狮子一槓下面P.V - 通过无烟火药测试” “星星下面一字母 - 测试员的印” 和 “黑火药测试”。

拆开之后发现里面没有哪怕一丁点油迹,干燥的像灭绝师太。老规矩给了这位高龄110岁的老爷子三温暖,大保健加按摩推油。没敢把握把保险和扳机拆开,技术不太在线(从来就没在过),怕装不会去。

左边.32枪管 (铭文从上到下分别是“无烟火药测试“,“来福线膛“,”检验员印“,“黑火药测试”,“最终黑火药於军用无烟火药测试”和旁边的口径)。右边 .38枪管(“最终黑火药於军用无烟火药测试”和旁边的口径)。注意卡槽大小有明显区别。

为了更好的复制当年愤青普林西普开枪时的手感,我还特地找了个连套筒的.38(美国布朗宁工厂造, 生产日期不明,瞎猜应该是在二战后)枪管。我尝试只把.38的枪管替换过去配用原来.32的套筒,是行不通的。

对比之下两者的卡槽深浅大小有异,可以通过用矬子简单的对枪管卡槽进行改动做到匹配 (油管上有一老外哥们无剪接记录了他是如何修改卡槽)。不过连着套筒一起换到枪身上行得通,不需要任何改动。我走的是第二条路,因为不想破坏文物。

温馨提示一下,拧菊花口下来或装回去的时候千万不能对着脸,会有被颜射的危险。而且最好在室内,万一菊花放飞自我在室外可能就找不回来了。这是进击的菊花直接镶进了我车库门的隔热层上面。(撞针也一样会飞,不过我还没试过。)

这是FN .32的准星,非常难看清楚,要是目标为深色就更看不清楚了。所谓我怀疑普林西普开枪时根本就没瞄准。

这是布朗宁.380上的准星,明显比前者容易瞄准。

跟沙鹰,五四和M1911A1身材比较

萨克拉门托的枪声

实弹射击手感还算行,后坐力非常温柔。但是在我纤细的玉手里稍微觉得有点小,但还没到需要兰花指。不过几枪下来中指会被压得发疼,用兰花指比较舒服。

十米一秒一发,24“x24“的靶子妥妥的做到百发百中也是可以的。把纸我就不拿出来献丑了。普林西普开枪时距离为1.5米,能两发两中其实也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他随手的两枪,居然一枪打在皇储的颈动脉,另一枪打在夫人的肚子上,俩人也居然就这么轻易领了便当。我估计当年连普林西普也没想到。

撸后吐槽
弹夹开关设计非常反人类,拔出弹夹时需要同时按下手柄底部的闩锁才可以。一只手操作基本上不可能,必须双手,非常麻烦;打完最后一发套筒不会锁后;手柄要是可以稍微长个几毫米撸起来可能会更舒适。这撸子可能也真是为了刺客而设计的,大概意思干这行的也没有换弹夹的时间和必要了。

历史课

故事回到109年前的今天。事后被逮捕的还有愤青普林西普的三个同伙,同时被缴获的有四把FN 1910, 枪身序列号分别为19074, 19075, 19120, 19126。现在唯一一把被找到,在维也纳战争博物馆展出的是19074, 博物馆说这就是普林西普的那把.38。 据说当年事发后就失踪了,辗转到了近代才在一个教堂的储存箱里出现。不过,据油管频道[The Great War]研究,当年上到法庭文件,下到坊间传言,都没有提到过到底普林西普当时用的是哪一把。只提到过弹头为9毫米(.380 ACP)。所以只能说这把唯一被找到的19074只有1/4的可能是那把“真家伙”。剩下的三把去哪里了,没有人知道。在做功课的过程中找到几个老外说是当年塞尔维亚政府下的订单就是.38。所以基本上可以确定当年把皇储夫妇给光荣了的就是一把.38口径的FN 1910。
images

家里那堆杂乱老军剩里人所周知的(例如毛子的莫辛纳甘,鬼子的三八九九)又或者是水太深,学问要求过高的(例如Kar98k)我就不写了。就写写比较少人去注意比较偏门的枪,顺道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去深度学习一下历史。还请各路大神们不吝赐教,多多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点评。

半年初一的中文水平,装逼无罪,非喜莫喷。
除非标明,文中用图均为本人所有。

6 个赞

这个东西上膛携带还是不安全。没有击针保险,一旦挂住击针的地方磨损就完了。
枪是真好看,我买了个便宜的1910/55,战后商业版,美帝进口量很大,现在也很容易找到品相不错的。
但这东西的握把保险和1911的,握持感觉差别很大。打它的时候总觉得就要有意识的去“压住”才行。

1 个赞

我那把是1940年产的464K序列号,估计是被德军占领前生产的最后一批了吧。前后瞄着实太小了,而且感觉握把保险可能硌手,打完发觉虎口发红。承蒙大佬启蒙,以后有机会也要收把一战前的。

二战德军占领时生产的FN 1922 收了一把,但是发现slide stop/safety很松,不知道是工厂里的抵抗分子故意做手脚还是已经磨损了。靶场试射没有成功,没打响,可能击针簧使不出力了。战后生产的给美军占领区的德国铁路警察使用的FN 1922也收了一把,靶场测试不错。以后在靶场把两把FN 1922的零件逐各换一下,看看那把战时生产的FN需要换哪些零件才能打响。

下面是战后美军占领区德国铁路警察使用的FN 1922的标记。

还收了一把战后德国汉堡警察警察的FN 1922,有配套的枪套,枪套上汉堡警方的财产登记号码与枪上的吻合,可惜枪套的皮扣脱线了。



认同FN 1910 和 Colt 1911握把保险,射击感受上的差异。

好文章,谢谢分享。
我有一支Browning 1955, FN公司为出口美国专门制造的FN 1910.

380 ACP口径,打起来准确性还勉强,就是后坐力震手,也硌手。
平时把玩非常舒服。尤其是看到中国拍的谍战片,俊男美女用FN 1910指着对方,打情骂俏,总是把Browning 1955拿出来,把玩一阵,缅怀萨拉热窝的380 ACP后坐力。

大佬赶紧去收一把一战前的 .38!

我也在eBay上买了这个挪威警察还是军队退役的枪套:smile:

其实FN的枪也是个坑,不同时期,枪上铭文格式,字体都不同,枪套,弹匣也不同。FN 枪械专家Anthony Vanderlinden 用了两大本书来讲FN的手枪。

是吧?我就是觉得硌手和那个弹夹拿出来非常不方便。不过玩的就是那萨拉热窝枪声的手感:grin:

1 个赞

https://www.fnbrowning.com/book-fn-browning-pistols-3rd-editio
我买了第二版,没想到他们就出了第三版……

FN 1910的弹匣释放按钮应该是欧洲留行的方式。Walther PP, 马卡罗夫,都是这种设计。据说是冬天戴厚手套时,按压按钮会使不上劲,搓动按钮就容易的多。也许是FN 1910 开启了这个设计潮流?
380 ACP子弹价格还是偏高,我每年就是打几十发,使用一下不同的弹匣释放按钮,也是玩枪乐趣。
32 子弹不知道什么价格。如果太贵,32口径的FN 1910 都只是把玩,不去靶场实弹射击,弹匣释放按钮的设计就没有什么影响。

我当时也是想买第二版,但是第二版新书断货,二手书也价格不菲。后来在出版社网站看到第三版在筹备中,决定等一等,结果一等就是一年多,他们一宣布可以预定,马上就下单。两本书内容非常丰富,等得值得。

那个时候欧洲手枪换弹匣好像大部分都是在握把底部用推的弹匣扣,而且当时.32是非常普遍的口径,就像现在9mm一样。估计那时候军官配枪大部分是为了处决不听话的下属,而不是用手枪和敌人火拼(比如神剧,盒子炮除外)所以不需要快速换弹匣,.32的威力也够了。当时中国军队也进口了各种口径的手枪作为军官配枪,也不愁弹药补给困难,可能觉得中高级军官如果把配发的手枪弹都打完了,需要补给,离死已经不远了。

好文!同感体验的就是历史的沧桑感和肾上腺素飙升一瞬间的回味!
啥时候给我们体验一把安重根啊?有点难度的话,JFK也行 :)

老佛爷最近正在火头上,让我往死里加班加半年再说…

历史的车轮证明不能什么都听老佛爷懿旨,老佛爷还不想要北洋水师呢,结果呢,果然都哉日本子手里了。。。将在外,钱在裤兜,懿旨表面上过得去就行了。。。过两天我来一个65卡卡弄,这个便宜,不要请懿旨

你这不已经是JFK了吗?安重根的,又要那个年代的,不容易,囊中羞涩的我只配弄把山寨安重根。

科普一下,山寨版是指哪一款?

中国作坊荣誉出品,山寨FN 1900








做工是非常好的,不仔细看,或在一定的角度,看不出来枪栓的销和后盖的缝隙,可见误差非常小,以及后期打磨的好。所以我没有拆枪栓取出击针,不想破坏这么好的金属融合。除了洋字码乱打一气外,唯一的缺点是没有领悟FN1900未上膛显示的设计原理。

未上膛时,显示翘起,阻挡瞄准基线,提醒射手子弹未上膛,这个是做对了。

上膛了,还翘起,只是幅度小些,但还是阻挡瞄准基线,就不对了。
勇敢地在靶场试射,没有炸手。后座力可以,精度就不用说了,因为根本没法瞄准,就指着打,弹孔散布不能说明枪的精度。但是近距离打个人形靶完全没问题。
以后有机会,看看能不能捡个漏,收把原版的,和山寨的放在一起,作为抗战枪械展示的一部分。

啊,这也能? 山寨的比原版的还稀罕,伊藤博文隔着千山万水在地下都吓尿了!用这种没法瞄准的枪 再找小伙伴配上一发臭子儿,模拟感肾上腺素加倍!

作坊山寨的还不是非常稀罕,时不时会出现,只是形状各异,工匠手艺不同。倒是正统兵工厂,如金陵兵工厂,江南制造局,山寨的几乎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