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了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的枪声
109年前的今天,1914年6月28号,塞尔维亚愤青,加夫里诺-普林西普,趁着奥匈帝国皇储费德勒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巡游装逼的时候给了他们每人一枪,然后大公夫妇俩就双双领了便当,然后奥匈和德国觉得“如果我们放过这次如此有利的机会,将是可惜的”,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打。(当然了,刺杀事件只是点燃火药桶的火花。而火药桶,是事件之前和之后的复杂世界历史背景。)
杀伤力力最大的手枪
而给了大公夫妇一人一枪子的,正是世界历史上杀伤力最大的,间接屠杀了1500-2200万人 - 布朗宁设计,比利时造的FN 1910。1909注册专利,1912开始批量生产,一直到1975年各衍生型停产。在两次世界大战被德军占领期间停产过两次。当初是为了省钱,在不需要两套机床的情况下,布朗宁设计了相同的枪身,套筒,甚至弹夹,通过配套.32或.38 ACP的枪管,做到一枪双口径。可谓一鸡两吃,加量不加价。常理来讲两口径之间可以轻松替换枪管 ,很多介绍(包括油管上的五七工厂前辈)也是这样提过的。事实上并不是任何一个枪管都可跟任何一个枪套配套的,至少我的(和很多我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找到其他人的)不行。我胡乱猜一下,会不会是因为当年车床工艺还没完善,枪套筒和枪管必须靠枪厂工人在拼装的时候适当地磨合剪裁才可以完美结合(下面再详细图解)。还是因为必须是同一工厂同一时期的才可做到一鸡两吃?
它的瞄具也是比较特别。前期的瞄具没有传统的前后突出的准星,只是在套筒上从前到后设有凹槽,槽里有准星 (下)。貌似为了避免快速拔枪时突出的准星有可能会被衣裤兜里的线头卡住而设计的。然而因为实战效果实在不行,所以后期都又改为传统的突出瞄具了(上)。
三重保险设计 - 套筒左侧手柄方的手动保险,手柄后部有把握保险,没有弹匣情况下的空仓保险。加上击针平移式设计,正常情况下基本上不会走火。全枪只重590克,长153毫米,更加方便隐藏携带。据说是为警察设计的,不过感觉上更像是专门为了搞暗杀设计的。
一战后衍生了1910/22型,加长了枪管,弹容量+2。据说在二战时FN工厂第二次被德军占领后还挺受士兵,特别是空军欢迎的。不过我手上没货,无法瞎比比 (网络图片)-
咱中国以前一句老话“一枪二马三花口”里的“三花口”说的是“花口撸子”,也就是这里FN 1910。挺佩服中国人对枪械名字的创造力,什么马四环,老套筒,三八大盖, 盒子炮…“花”撸子是指其枪口的套子上的滚边纹路,主要是方便拆卸时用手指按着不会打滑,应该跟美观没毛关系。
细品
一战前造FN 1910同号的.38实在太贵,都在1800刀以上。买战后的好像又缺了点意思。所以我委曲求全950刀收了把原汁原味比利时1913年一战前FN造的.32,序列号为36xxx。据卖家说是一直是放在盒子里很长时间没被碰过。到手后目测外表有正常的使用痕迹,枪身和枪管同号,枪膛非常明亮且有很深的来福线。因为FN厂在两次大战期间被占领过两次,其订单出货的记录存档基本上都丢失了,所以根本办不到像我之前写的芬兰莫辛纳甘M28-30那样详细的跟踪。
枪套筒左侧法文铭文 “fabrique nationale d’armes de guerre” (国家战争武器工厂), 下面一行“Browning’s-Patent Depose” (布朗宁专利注册)。在下面三个符号,从左到右分别为,“狮子一槓下面P.V - 通过无烟火药测试” “星星下面一字母 - 测试员的印” 和 “黑火药测试”。
拆开之后发现里面没有哪怕一丁点油迹,干燥的像灭绝师太。老规矩给了这位高龄110岁的老爷子三温暖,大保健加按摩推油。没敢把握把保险和扳机拆开,技术不太在线(从来就没在过),怕装不会去。
左边.32枪管 (铭文从上到下分别是“无烟火药测试“,“来福线膛“,”检验员印“,“黑火药测试”,“最终黑火药於军用无烟火药测试”和旁边的口径)。右边 .38枪管(“最终黑火药於军用无烟火药测试”和旁边的口径)。注意卡槽大小有明显区别。
为了更好的复制当年愤青普林西普开枪时的手感,我还特地找了个连套筒的.38(美国布朗宁工厂造, 生产日期不明,瞎猜应该是在二战后)枪管。我尝试只把.38的枪管替换过去配用原来.32的套筒,是行不通的。
对比之下两者的卡槽深浅大小有异,可以通过用矬子简单的对枪管卡槽进行改动做到匹配 (油管上有一老外哥们无剪接记录了他是如何修改卡槽)。不过连着套筒一起换到枪身上行得通,不需要任何改动。我走的是第二条路,因为不想破坏文物。
温馨提示一下,拧菊花口下来或装回去的时候千万不能对着脸,会有被颜射的危险。而且最好在室内,万一菊花放飞自我在室外可能就找不回来了。这是进击的菊花直接镶进了我车库门的隔热层上面。(撞针也一样会飞,不过我还没试过。)
这是FN .32的准星,非常难看清楚,要是目标为深色就更看不清楚了。所谓我怀疑普林西普开枪时根本就没瞄准。
这是布朗宁.380上的准星,明显比前者容易瞄准。
跟沙鹰,五四和M1911A1身材比较
萨克拉门托的枪声
实弹射击手感还算行,后坐力非常温柔。但是在我纤细的玉手里稍微觉得有点小,但还没到需要兰花指。不过几枪下来中指会被压得发疼,用兰花指比较舒服。
十米一秒一发,24“x24“的靶子妥妥的做到百发百中也是可以的。把纸我就不拿出来献丑了。普林西普开枪时距离为1.5米,能两发两中其实也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他随手的两枪,居然一枪打在皇储的颈动脉,另一枪打在夫人的肚子上,俩人也居然就这么轻易领了便当。我估计当年连普林西普也没想到。
撸后吐槽
弹夹开关设计非常反人类,拔出弹夹时需要同时按下手柄底部的闩锁才可以。一只手操作基本上不可能,必须双手,非常麻烦;打完最后一发套筒不会锁后;手柄要是可以稍微长个几毫米撸起来可能会更舒适。这撸子可能也真是为了刺客而设计的,大概意思干这行的也没有换弹夹的时间和必要了。
历史课
故事回到109年前的今天。事后被逮捕的还有愤青普林西普的三个同伙,同时被缴获的有四把FN 1910, 枪身序列号分别为19074, 19075, 19120, 19126。现在唯一一把被找到,在维也纳战争博物馆展出的是19074, 博物馆说这就是普林西普的那把.38。 据说当年事发后就失踪了,辗转到了近代才在一个教堂的储存箱里出现。不过,据油管频道[The Great War]研究,当年上到法庭文件,下到坊间传言,都没有提到过到底普林西普当时用的是哪一把。只提到过弹头为9毫米(.380 ACP)。所以只能说这把唯一被找到的19074只有1/4的可能是那把“真家伙”。剩下的三把去哪里了,没有人知道。在做功课的过程中找到几个老外说是当年塞尔维亚政府下的订单就是.38。所以基本上可以确定当年把皇储夫妇给光荣了的就是一把.38口径的FN 1910。
家里那堆杂乱老军剩里人所周知的(例如毛子的莫辛纳甘,鬼子的三八九九)又或者是水太深,学问要求过高的(例如Kar98k)我就不写了。就写写比较少人去注意比较偏门的枪,顺道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去深度学习一下历史。还请各路大神们不吝赐教,多多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点评。
半年初一的中文水平,装逼无罪,非喜莫喷。
除非标明,文中用图均为本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