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抗战老枪,一不小心偏离航向,走岔了路,跌进了战后德奥军警重建的坑。从一把史密斯韦森胜利型转轮Victory Revolve开始,到今天的FN Hi Power。
二战结束后,德国和奥地利是不允许自产武器的,所以在重建德奥军警的时候,先是由盟国占领军提供武器,比如美占区由美军提供史密斯韦森胜利型转轮手枪,M1卡宾枪,英占区由英军提供老李。后来德奥被允许可以向其他国家购买枪械。德奥都选择了比利时的FN,一开始是德国购买.32ACP口径的FN1922手枪,后来德国和奥地利都开始采购FN的Hi Power。德国从1951年开始使用FN Hi Power手枪,直到1965年德国被允许重新生产武器后,开始生产Walther P-38来逐步取代FN Hi Power。Hi Power在德国一直使用到1969年,才从军警界除役。奥地利宪兵从1949年开始就装备FN Hi Power,1955年统一制式手枪时又下单一万把,一直用到1994年,被Glock取代而退役。
FN Hi Power在设计上有过一些改动。1959-1960年,取消了套筒上的拇指凹槽。1962-1963年,内置抓壳钩被外置抓壳钩所取代。这把依然保存套筒上的拇指凹槽和内置抓壳钩,所以是1960年以前生产的。
奥地利宪兵配发的枪械都会打上宪兵所属区域标记以及枪的编号。这把枪在握把前缘及弹匣底部打上LGK NÖ, Landes Gendarmerie Kommando,NiederÖsterreich (Lower Austria) 下奥地利区域(地标维也纳)宪兵部队。
1 ABT 5C 59 标记显示这个枪套是宪兵物资采购办公室1st Abteilung Section, 5C,区于1959年采购的。
枪套产自位于维也纳的Stolla公司
翻盖内侧也打了LGK NÖ的宪兵戳
还有使用者的名字
1 个赞
扳机护圈右侧的5以及周围只呈现左侧和下面的边框,代表这把枪是1955年第二季度生产的。
扳机护圈以及握把前缘有很明显的磨痕,扳机几乎没什么磨痕。
握把前缘的磨痕与枪套边缘位置吻合,这枪除了枪套的磨痕外,品相很好。
除了之前发的穿腰带的枪套外,还有一种即可以穿腰带,也可以斜肩挎,而且在肩带和枪套的连接板的背面有模糊但仍能辨识的LGK NÖ宪兵戳,以及手写的使用人名。
我先买的枪套,再买的枪,是不是好像有点给枪套配把枪的感觉?
1 个赞
新双筒
2024 年9 月 28 日 05:05
3
要的就是这原汁原味的。虽然大威力并不是勃老头的设计,但FN没事瞎改菜谱,画虎不成反类其犬,大概是为什么大威力没1911那么长盛不衰,最后FN把真的停产,又弄出个冒牌的大威力来骗钱的原因。。。
1 个赞
真的停产后,很多二手卖家用“绝版”来打广告,估计割了不少韭菜 后来土耳其啥的来个复刻,SA的好像也是土耳其代工的。然后FN不甘心肥肉给别人分了,也出了个复刻的
新双筒
2024 年9 月 28 日 15:42
5
steven_lu_223:
也出了个复刻的
问题就是FN 新的High Power不能算复刻啊,没有一个零件跟大威力是通用的,连握把片都不一样。 SA35至少大部分零件(if not all)跟大威力通用呢,High Power 整个就是FNX9换了身大威力的衣服。。。
1 个赞
永远健康
2024 年9 月 29 日 06:15
7
因为美国人对.45的执念太深了。FN GP35在多个国家服役使用,服役寿命并不逊于1911. 30年代double stack magazine,双保险设计。的确非常超前。1911真要是长盛不衰,那换m9干啥,继续用呗。
新双筒
2024 年9 月 29 日 06:40
9
永远健康:
双保险设计
Mag disconnect 并不是个优点啊,尤其是在大威力上,对扳机手感败坏很大,几乎所有拥有/使用大威力的都想把这个去掉。Mag disconnect 只不过是法国人头脑发热想出来的脑洞,从他们一开始是大威力的始作俑者,最后枪做出来又不要了这点来看,他们连自己需要什么枪都是个脑洞。。。
回到1911,很多美军的确是不想换枪的,但这世界上拿枪干活的人和决定别人应该拿什么枪的人,想法并不一样。有决定权的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喜欢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干活的只能给什么用什么了。是我的话就修改一下1911的不足,让美军换装双排(或者半双排,现在有了P365的先河)的1911。如果想要9毫米也可以慢慢换,先列装一些双排9毫米的1911,这样循序渐进,而不是断层式的改变。。。
Hetzer
2024 年10 月 1 日 13:58
11
另外我觉得,把这东西去掉以后,BHP的板机依然比1911差得远。
先天就比不上。这应该也是民用市场上1911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