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步枪日记

上面的那张靶纸,有的枪友可能会问 ,为什么只是两发, 而不是三发 ,或者五发? 原因其实挺简单, 因为这是前膛枪,1发射击过后,需要清洗枪管才能装填第二发。 俺使用的这个圆型火药, 尽管射击效果很好,可是燃烧的残留物,导致击发以后再次装填根本不可能。所以这两发其实花了俺20分钟的时间,才装填完成。实在是真的太麻烦了。

为了解决火药残留导致第2发不能装填这个问题 ,俺就开始考虑换用其他的火药。终于找到了blackhorn 209 这种比较优秀的火药。燃烧残余很少也不会阻塞枪膛,可是买不到。整个2022年,真的很难买到。很侥幸的一次,大概是在猎季开始前 ,10月份的时候才侥幸买到了两桶共16盎司,却要150块钱,俺的心在流血!!

1 个赞

上述使用的子弹也是个问题 。上面那张靶纸俺使用的子弹,是hornady的430口径手枪弹。从网上所找到的资料是,这种弹杀伤力应该够用 。但是如果是大型公鹿,非正常体位射入,也许不能穿透。而如果碰到黑熊,这个子弹应该是穿不透的。但是在山区打猎俺的经验是,如果要想找到猎物,必须在打中猎物之后留下血迹。也就是说俺需要穿透力。

于是又在网上研究了很久,终于找到了另一种子弹,那就是barnes的铜子弹。俺买了两种一种是250格令,另外一种是290格令。当俺好不容易买到这种子弹之后 ,使用上面所说的blackhorn 209装填。射击效果大概是第1发冷枪一定很准。但是第2发,在100码,则大概有1.5到2寸的偏差。第三第四发,就打的没边了。很多偏差3英寸到4英寸,而且都是向右偏。

所以,虽然新型火药没有第二发装填困难的问题。可是100码的精度,大概就是前两发靠谱。后面如果还要射击第三第四发,就只能把它缩短到50码以内来使用。好在我在山区打猎,基本上也就使用开始两发子弹,尤其是冷枪第一发。所以这个弊病俺还是可以忍受。

1 个赞

总体来说这支前膛枪,其实是有很多限制的枪。只是就俺的打猎和射击环境来说,也算是够用。因为在山区密林里面游猎,大多射击距离也就是在100米以内 。而且基本是第1发要准,之后补枪都会缩短到50米之内。

没有完美的枪支,也没有完美的猎人,所以就这么搭配着用吧。

长知识了,之前以为现代muzzle loader好比直接用枪管代替弹壳,可以很准很准。谁不知道有这么多学位,打完还有残留物。

前膛枪装弹麻烦,好像退弹更麻烦。记得有一次靶场到“cease fire”了,边上一哥们举手叫来RO,原来是前膛枪装弹到一半。在全体围观下,这哥们赶紧装完弹,开火:sweat_smile:

再请教。这个前膛有来福线吧?
那子弹如何与来福线密接?密接的话如何塞入?

美国内战时期用Mini弹,子弹后方不是平的,而是子弹的中轴线在尾巴处有凹洞,火药爆发后,这凹洞四周的弹外壁被压力往外推,与来福线密接,而放入时就有空隙,容易放入了。

现代前膛枪大多使用霰弹枪的底火。而这个底火由于火力太过猛烈 ,经常会导致过大的冲击力,导致枪管里面的火药和子弹被往前推进一点点,而且是在火药真正燃烧之前。就这么一点点就导致了枪口初速的区别较大。这就是前膛枪不准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的前膛枪,在装弹后,都没有办法退子弹。主要是由于火药和子弹由枪口装入后,就无法再从枪口退出。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击发。

美国内战时候使用的前膛枪,绝大多数都有来福线了。 锥形子弹的发明和来福枪的共同使用,使子弹可以飞行得更稳定,飞得更远。

早期前膛枪的子弹由于是纯铅,为了避免铅沾黏来复线过多,导致数发之后精度下降,经常使用的弹头包裹材料是纸。现在的前膛枪弹头包裹状态,大多数和那时候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隔离材质使用了塑料。也就是说用塑料套包裹住弹头,火药燃烧后产生的压力时使塑料套膨胀后填满来福线 ,密封气压,同时完成旋转动作。子弹是在塑料套内跟着旋转完成整个旋转动作。 所以俺50口径的前膛枪使用的子弹,却是.430或者.45。而不是.50

1 个赞

最近还有一种新的前膛枪子弹设计。子弹口径和枪管口径一致,子弹直接和来福线摩擦,同时在子弹的尾部有一个塑料托也与来复线摩擦。塑料托主要是承受火药的冲击和变形从而嵌入来复线,密封气压。 而子弹主要负责与来复线发生摩擦完成旋转动作。 由于子弹和来福线之间少了一个介质,变量少了一个,所以子弹就飞行的更稳打的更准。

2 个赞

回过来说打猎。一般猎季的第1天 俺都是拿来做scouting 。当然这一次遇到这只小公鹿,也算是很有趣的经历。在下山的时候,俺又看到了另外两只公鹿。一只在灌木丛中,离俺大概20米远。但是由于有灌木小枝挡着,就没有贸然射击。还有一只是在bedding area。10米外,俺只是看到了它的白尾巴和一点点角。除了用他的白色的尾巴晃了一下,其他一点声音都没有发出,就偷偷的走开了。这是俺第1次在密林里面见到鹿对人的反应是偷偷摸摸的走开,而不是急跑而去,鬼的很。

既然是第1次上山,那最好就猎不走空。在下山的路上,俺边走边抱着前膛枪。突然看到路边树上有一只松鼠,15米外叽叽歪歪叫个不停。俺本想用前膛枪给他一下。但想一想这个铜子弹实在是贵,就抽出身上随身带的防身左轮手枪,准备射击。但问题是俺练这支左轮手枪都是用双手击发。而这个时候左手抱着前膛枪,只有右手是自由的。那咋办?于是就用右手抽出左轮,打开扳机,单手瞄准并击发。

好吧,松鼠肉也是肉啊。。。

2 个赞

感谢打猎伙伴风,他上山随身一直携带短枪,对俺影响很多。也感谢数年前,在密林里20米外遇到三只熊的经历,这些都让俺养成了进山随身带短枪防熊的习惯,尤其是单人出猎时。

唯一没想到的是,俺的点44马格南左轮防熊手枪的第1只猎物,竟然是一只松鼠。但显然,马格南的威力,对松鼠是有点过大了。

1 个赞

再说说扳机吧。

扳机是枪的灵魂。人枪互动的主要途径就是扳机。一个轻而脆的扳机是所有的射手都梦寐以求的。当然每个射手都有自己最中意的扳机类型 ,但无一例外都追求的是轻而脆。

俺最早接触的扳机是Sako 270的扳机。一道火,两磅重。在接触了更多的枪支和扳机类型后 ,俺最喜欢的班机是AR 15上Geissele National Match两道火扳机,以及雷鸣顿700上用的Geissele Super 700两道火扳机。俺的这些扳机设定是总重两磅。第一道火一磅四盎司;第二道火是12盎司。

这是俺最喜欢的扳机重量分配

这只前膛枪虽然是很简陋和原始的设计,可扳机却真的是很轻。经过调校之后,这个一道火扳机是11盎司重。也算是买到这支枪以外的惊喜。

再说说扳机手指。一直认为一个好射手的基本特征就是具有扳机手指 。也就是除了击发状态之外,食指一直保持伸直的状态。 风,俺,以及俺家大娃都形成了这样的习惯。这样的猎友在边上你是会感到安全的。

俺家小娃最近刚刚开始接触射击小口径。也形成了这样的扳机手指,让俺很是欣慰。

1 个赞

哇哦,这个枪跟我第一把枪一模一样,从型号到枪托再到瞄镜

这支小口径步枪?cz455?那真是太巧了 :grin:

1 个赞

发现公鹿藏匿其中的这片bedding area,是在一条南北走向山脊的次分脊,呈东西走向。

一周以后的一个周末凌晨,风和俺都已经 埋伏在这条山脊的两侧。 风在这条次分脊的北侧 俺在这条次分脊的南侧 。我们的西面 ,就紧邻着这个bedding area的入口。 说是入口,其实是一个弧形的分布,大概有300米左右,而且中间凸起两边凹下。 风和俺都埋伏在这两个凹下的斜坡。距离这个入口分布线 大概有100米的距离。 风拿的是十字弓,俺拿的就是这支前膛枪。

俺的预估是,发情的公鹿会跟随母鹿,从俺的南面进入这个bedding area。所以当时俺的方向是面朝南,背朝北,也就是这个分脊。俺的右面,也就是西面,就是这个bedding area。俺的gopro 也就朝向南面放在地上开始拍摄。

从7点天蒙蒙亮, 松鼠就开始出来活动了, 带来了一堆的声响。让俺凭着声音来判断动物活动更为困难 。9点左右,能听到奇怪的声响从俺的背后传来。也就是那种熟悉的哗啦哗啦的声音,夹杂在松鼠发出的醋溜醋溜的声音之中。

鹿来了!

全身穿着伪装衣, 坐在一棵小松树下。俺毫不担心背后的鹿会认出来俺的存在。但是这个角度真的是让我措手不及。 原因是,俺的背后是一片杂树林。因为原本没指望鹿会从那个地方出来,所以那边根本就没有预留射击道。更糟糕的是,俺是坐在一棵小树下朝着南面,朝北面站起来,俺的枪会碰到小树的树枝。人也无法站直。

缓缓扭头,从坐姿变成蹲姿,再到站姿。然后因为站不直变成半站姿。就这样佝着背,试图从枝桠和乱枝之间的空隙中能看到鹿的样子。

先看到的是一只母鹿,然后由于北面高坡地形起伏的原因,只一两秒钟就不见了。然后另一只鹿紧随其后,然后也就不见了。这只有角!

预估下一个可能出现的位置,小心翼翼地不让枪管碰到树枝发出声响,半佝着背把枪指向唯一的碗大的一个射击道,右眼开始贴近瞄镜,眼角余光不停搜索着。非典型站姿无依托射击姿势。

然后,这支公鹿开始出现。先再次确认有角,然后在他的胸腹部出现在瞄镜里的时候,没有思考,手指就勾动了扳机。枪响,一阵烟雾,完全不知道烟雾后的鹿咋样了。该死的前膛枪就是这样,使用有烟火药,烟雾巨大。

于是,蹲下,仔细用耳听,能听到鹿急奔而去。然后一切归于沉寂,连松鼠也不发声了。

默默地拿起折叠捅条,把火药从枪口倒入,开始装入新子弹。

视频中,由于摄像头朝南,只拍到了俺的射击和之后装弹的动作。但把音量开到最大,就能听到开始松鼠的声音,然后鹿走路的划水声,枪声,以及最后鹿狂奔而去的声音。

地形图如下,黄叉是公鹿被射击的位置,黄线是两只鹿的行走路径。红叉是俺的位置,红线是射击路线。蓝叉是风的位置。射击距离约80米左右。

被这条山路环绕的就是即使是在秋季也是枝叶繁茂的bedding area。
Screenshot (182)

1 个赞

打中了没有 ?我心里才默默计算着。 从瞄准镜视野中, 这条射击道是没有任何阻碍的。但是考虑到枪口比瞄准镜低了1.5寸, 我不是太敢保证没有问题。由于是在树丛中射击的原因,从地面到一米三的高度,都有各种的小枝杈。 而我常用的瞄镜倍数是2.5倍,顺便说,这也是我所有山地打猎常用的倍数。除非在极近的距离或者是极其茂密的灌木丛中,我才会使用1倍。 2.5倍镜是不是足够的可以看到所有的枝杈?在这条80米的射击道中,我还不是太敢确定。

第2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是不是双肺穿? 由于我是在低处向高处射击, 虽然倾斜度不是很大, 而且在枪口激发的一瞬间,从瞄镜里面, 我可以清楚的看到,击发瞬间,最后的十字落点 ,是在公鹿左前肢后侧大概一英寸左右的距离。 这是我以前射击养成的习惯,也就是在枪口击发上抬前的瞬间,观察击发落点,并形成画面记忆。所以我非常有把握 是打中了,除非子弹有碰到枝杈造成偏飞。 但是打中 这个部位是不是会导致双肺穿?以前我从来没有从低处向高处射击的经验 。但是考虑到射入点应该是在躯体的中间高度部位,即使有一定的倾斜度也应该是双肺穿,顶多子弹出口会在躯体另一侧的偏高部位。所以这一枪只要没有枝杈的影响,就一定是打中了。 当然是不是打中?打中的效果如何?最简单的方法是看现场的血迹。

收拾好所有装备,拿起步话机, 准备呼叫风,告知他我极有可能打中了一只公鹿。奇怪的发现步话机没有电了。很奇怪的事情?!上山没多久,才几个小时。温度也不算太低,步话机居然没有电了, 无语中。 于是一个人前往射击落点。我清楚的记得这只公鹿被击中时,身体偏左,背景后面是棵有双杈的大树。 所以直接朝树走过去, 路上遇到土坡和石壁, 人避开,但是眼睛不离开那棵树。 登上这个斜坡之后可以清楚地看到, 地上的落叶和草叶上 ,有无数粉红的血迹, 确定为击中肺部,应该是双肺穿。 在走去叫风过来之前,我再确认了一遍血迹。血迹非常的清楚, 大量散落。 然后血迹开始越来越小,指向上坡。然后五米之后就没有血迹了。 很麻烦!在茂密灌木林中,血迹追踪是猎人非常重要的 一个武器。即使是这样的大晴天,在这种灌木丛,鹿只要跑出100码,就很难找。因为,鹿很少跑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