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专业了,非常感谢,努力学习中,,,,,,
另外补一个细节,不在roster里面的手枪,不是不合法,而是只能ppt转让。这里有很多信息:
价格比较贵,一般是2-3倍mrsp,比较不值。。。
另外。。。。。。ppt转让的那些很贵很贵很贵的枪,加价率低,其实没差多少。比如cz mate,还有那些open啊,或者sig 210 6寸管子的target啊。某作为枪店老板的枪友手里好货色实在多的了不得。
看你私信我,我就在这里回了:
一种办法是直接去枪店看,所有走FFL过户的枪都要符合相关法律,肯定都在手枪名录上
另一种办法是去司法厅官网搜,包括https://oag.ca.gov/firearms/certified-handguns/search和https://oag.ca.gov/sites/all/files/agweb/pdfs/firearms/forms/op.pdf;不过从外州寄来还有10发弹匣容量限制
不在名录上的枪不是不能持有,在加州可以通过跨州家庭内转让或者私人转让合法注册在你名下,但FFL是没法卖给你的
我住在湾区,是在20年6月CCW开放前就拿到了CCW。
我还是觉得手枪是家防最方便和反应最快的武器,抱歉没有之一。
同时我也是NRA和CA DOJ的认证教练。
楼上枪友推荐的很多都不错,但是作为枪械培训和从业者的角度来看,建议新手先从.22LR口径的手枪开始买,然后找个有经验的教练学习和练习,之后再用9mm等其他口径练习和熟悉,上手会非常快。
任何情况下,使用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工具(枪、刀、斧子等)进行家防,都会有很大的风险。
身在加州,对于家防或正当防卫,并不是要靠手里武器来吓跑对方,而是要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不受到伤害。
综上,还是要好好学习和好好练习,因为我知道有太多的案例是华人家里有枪但是家防失败的案例了。
(有些关键词明明打字儿时点了B加粗,但是搞不懂为啥没有呈现出来……尴尬…)
从练习和游戏角度,我不抗拒,甚至可以说很喜欢.22,家里人也是这样。
但不会把这个口径作为值班,或者ccw之用。理由如这个老帖子:
+1
一定要对.22有正确的认识。
第一把不需要做太多功课,买把法律允许的就行。因为在这个社区你永远都需要第二把。
点22威力不够瞬间止动,但也没人说你自卫只能开一枪啊。点22后座小,适合快速射击,精度又好,连打多发子弹难度比9毫米小多了。多个点22的洞同时失血,不比一个精确命中的9毫米的洞差啊。。。
你可能都没有读那个帖子就回帖了。。。里面最大的问题是rimfire在原理上可靠性不行
前年有人用0.22枪抢劫便利店对着店主头部开了一枪,结果店主还活了下来
双趴当年那个主题我还记得啊,挑了个最重要的回了。。。
至于说rimfire的可靠性,我觉得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得看具体哪个枪,所以可靠性不像中心底火的枪比较有共性,而是更因枪而已,哪怕同一个的品牌型号,不同年代生产的也区别明显。。。
首先,我从来没说.22是值班枪。
然后,我说的是从.22开始买来练习,然后慢慢提升口径。
最后,只要你练的好,9mm还是.40或者.45以及.38sp等都可以用来家防。看你自己的喜好。
总结:题主问的是“第一次买枪”。这个第一次,可见题主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武器用于练习。所以,我建议用.22开始买练习然后再用9mm等其他口径练习和熟悉,这样上手最快。
谢谢各位的提醒。我想大家也不用因为口径的事儿掰扯那么多,这里只是我作为一个教练身份的一个建议罢了,建议一个从来没有自己枪的人第一步需要做什么,至于买啥枪家防,可能只是我更注重于如何练习。
谢谢大家,新年快乐!
略微不同意你的观点,rimfire 可靠性中很大一部分是子弹底火分布不均匀,导致不能正常激发。
我用cci的子弹,包括手枪,栓动,差不多2000发,遇到10几次light strike,重新扔到枪里,换个角度再敲就响了,federal和aguila的问题还要再多些。算起来light strike至少是0.5%,也就是千分之五。
比较而言,9mm厂枪,比如p226这种大路货,只有最开始用土耳其的fmj,1000发里有3-4发light strike。其他子弹1-2万发内,其实没遇到过light strike,概率小于万分之一,非常令人吃惊。。。。(当然上面的可靠性数据,不能改spring,要保持原厂状态)
附议,
相较于常见的9mm/45/380等等中心发火弹,
我相信.22无法和这些枪的可靠性相比,
纵使.22再容易打,我宁愿关键时刻手上拿着掉链子几率更少的9mm…
大家不要争吵,请听我说
50AE 沙鹰
大家不要争吵,请听我说
AWM .338 Lapua Magnum
(后面队形排好……)
网上看的讲解,rimfire的底火火药是像糊糊/牙膏样的东西挤入那个底缘里去的。 在当初刚发明的时候可能有apply的不均匀一说。 现代科技自动化操控的流水线,均匀的挤入足够量的“牙膏”应该不是什么艰难的技术,所以这个说法现在可以看成是urban legend或者internet myth了。 实际上是这个糊糊到弹药出厂时已经干硬了,而且不光干而硬,还挺脆,对强力震动或者长时间的磕碰vibration等等比较敏感,有开裂的可能。 而点22枪械的击针一般都是长的像个一字纹的螺丝刀,或者说像个凿子chisel,如果撞击到的地方恰好是这个底火药开裂的地方,那就像把两块并排摆的蛋糕用刀子分开的更远一点一样,左边的火药被挤到更左边,右边的更右边,没有什么真正的底火药被撞击挤压等发生,就会misfire了。 这是为什么鼎鼎大名的CCI Mini Mag子弹,一般被认为可靠性可以拿来当点22LR弹药的benchmark用的,也会有misfire的情况发生。 但网上具体说他们用的是什么样的子弹,会发现很多人是用的bulk pack的Mini Mag,像这样的:
我打了20年的Mini Mag,还从来没有一发哑火的,但我也从来没买过这样的bulk pack 包装的。 Mini Mag一般是100发的长塑料盒,上面有个布满孔的塑料板,子弹是悬空挂着的,底缘部分不和其他子弹接触,塑料板本身是吸收撞击的cushion。 而bulk pack里的子弹都堆在一起,rimfire的子弹底缘又是突出来的,任何撞击都集中作用在底缘上的一个点,给底火药一个考验。 中心底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放在弹壳里,弹壳在做cushion的作用,总之不如rimfire 敏感。。。
而另一方面,底火要想可靠击发,击针的打击本身必须有效,这包括击针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击针簧(striker-fired)或者击锤簧(hammer-fired),但同时一个不常说到的方面是击针必须把底火从接触铜皮开始,一直打到底火下面的“砧板”(anvil)上。 就像铁匠打铁的时候,一手拿着锤子一个拿着工件,工件下面那个金属基座(上面有个平的表面)就是anvil。 在枪上,锤子就是击针,工件就是底火药。 在中心底火子弹里,这个anvil在子弹里:boxer primer的anvil是底火的一部分,berdan primer的是弹壳的一部分。 在rimfire上,这个anvil是枪的一部分,是枪管后面的和套筒/枪栓接触的平面chamber face。 以前rimfire的设计是让击针一口气可以撞上chamber face,这是为什么rimfire不可以打空枪的原因,不是击针受损就是chamber face给砸出个坑来。 Chamber face有了坑就会影响底缘被压缩的厚度,影响击发可靠性。现在有些厂家限制击针的突出量,让击针在碰上chamber face前还有一两个微米的时候被停止了,这样枪是可以打空枪了,但击针撞击底缘的时候,本来应该把两层铜皮压到不能压得更扁的地步,中间的火药受到最大挤压而发火,现在留了一点余地,我觉得这对可靠性会有影响的。 拿不同的rimfire的枪打过的弹壳来看,有的击针痕迹明显的比其他弹壳更深,痕迹周围的弹壳部分都有变形。 这可能是击针簧/击锤簧更给力,也可能是击针可以一直打到砧板上,所以我说rimfire的可靠性更多的是取决于枪的设计,底火的可靠性的确是不如中心底火,但也不是the way internet myth made it to be。。。
实际上底火击发的可靠性只不过是rimfire overall 可靠性的一小部分,另外有个更重要的部分是底缘和拉壳钩之间的接触关系。 中心底火的子弹,底缘和拉壳钩接触的部分是个平面,拉壳钩来拉的部分也是平面,两个平面互相咬合接触非常的牢靠;你去看点22的底缘,无论是点22LR还是点22mag,它都是个半圆形的,拉壳钩的接触面还是个平面,但拉到了底缘上接触的只是一个点,拉壳钩一往后拉,就从那个圆形轮廓上滑下来了。 这个半圆形是子弹的specification,没法改的,让点22天生extract和eject的可靠性比不上中心底火弹。 要保持可靠得让拉壳钩弹簧更给力,楞把拉壳钩压在弹壳上,但随着弹壳逐渐的被拉出枪膛,弹壳的屁股就可以开始左右晃动,出来的越多就越有晃动余地。 拉壳钩弹簧再给力也架不住弹壳自己跑路了。 这是为什么当你慢慢的把点22子弹拉出枪膛的时候,总是半路上拉壳钩就滑脱了的原因。 这又是一个取决于枪的设计而不是弹的质量的地方。 设计的好一点的枪extraction和ejection就会比其他人更好一点。 虽然现在的枪一般都不会有太多的FTE问题(而大多的点22枪的FTE是因为火药量太低,套筒乏力根本运动不到位所引起的),而是哑火misfire。。。
佩服,厉害!
我刚才认真学习了下,学习笔记如下:
1、由于制造工艺的改进,mini mag其实很少由于子弹问题出现misfire,大概查了下故障大概是几万分之一左右,其他品牌的则不好说。
2、很多问题出现在fire pin上,由于由于干火以及其他设计,使用因素,是的fire pin砸底火不够力,导致misfire较多。(感觉我的buckmark很多问题源于此)。
3、弹药handle的问题,比如一大桶子弹运输过程中相互碰撞,底火被撞碎,移位,导致misfire。minimag问题少很大程度跟包装方式有关。
这个油管主我还蛮喜欢的,下面是另一个关于制作流程的,就是太模糊了。。。
still,说实话,看完这些视频感觉,.22lr的机械结构不太“鲁棒”。子弹本身的能量比较小,所以机械结构不会做的太粗壮,比如fire pin和弹簧这些。与火药量比较多的大口径来说,容错能力也就不足。从本身发火的稳定性,到feed,到 eject的可靠性都差些。。。可靠性的锅不能都扔在子弹上。
btw,你觉得什么.22枪可靠性过关,如果配合mini mag的话?
左轮,没有第二。 虽然在左轮上ejector rod也是跟弹壳上的一个点接触,但接触面的范围要大得多(绕着那弹壳转了快半圈了),跟半自动的拉壳钩比起来就相当于一条线段而不只是一个点了。 同时左轮对装药的多少没有任何敏感,不可能因为药少,火力弱导致退壳故障,让左轮比半自动可靠性有先天优势,更适合自卫。。。
但这不是说左轮不可能有退壳故障。 半自动是靠套筒高速运动来退壳,用手拍ejector rod永远到不了那个速度,而且有人不是大力去拍,是用个手指头在那儿慢慢的推,这会让弹壳半路上从extractor star(弹轮中间挂底缘的那一圈)上滑出来。 而且左轮打很久不清洗,脏东西会在枪膛里残留,上子弹的时候都费劲,退壳时候更是阻力很大,用手推可能根本推不出来,必须大力去拍。 所以检查子弹在某个左轮里的可靠性应该在枪脏的时候打几轮自己自卫用的子弹,看看需要多大的力才能拍出弹壳来,或者说看看多小的力量去推弹壳会根本推不动。 这样就知道在实战中worst case scenario应该保持什么力度拍ejector rod而不会影响reload的速度。。。
半自动的话,因为有点22枪的人经常不止一把枪,多个不同的枪打过n次以后,就可以有个非常清晰明确的概念,什么样的故障率是点22半自动应该可以达到的最高极限。 这个标准当然低于中心底火的枪,但差的没那么多。 我打CCI Mini Mag故障率是0,这在表面上等于中心底火的故障率了,但能打Mini Mag是点22半自动的最低标准,只能打Mini Mag就是点22里的烂枪了。 自卫的枪必须打最烂的子弹(我打过的Federal的bulk pack装药最少,因为装药太少导致套筒乏力的FTE经常是满弹匣打的第一发子弹,这时候mag spring被压缩的最厉害,让弹匣最上面那发子弹跟套筒之间的摩擦最大,进一步给套筒减速),打最烂子弹的时候和你最好的那些点22手枪可靠性一样的话,这枪就可以装Mini Mag来携带了。 乳鸽的Mark系列(包括22/45),勃朗宁的Buck Mark系列,还有瓦尔特的P22(我以前那个是2010年生产的,这个日期很重要,早期P22是garbage)都是我以前有过的,都是最高标准。 但这些枪太大了,没法口袋内携带(P22可以凑合,仅仅是凑合)。 惟一真正的口袋枪是乳鸽的LCP II 22LR。 但我买的那个sample可靠性(包括misfire,FTE等等,这里的FTE包括了failure to extract和eject)不如我其他点22的枪,所以我给卖了。。。
市场上能够跟LCP相比的,适合口袋内携带的双动左轮太少了(单动是另外一个complexity,就不考虑了)。 LCP的重量是在10到11盎司左右(口袋内携带对尺寸和重量都极其敏感),能达到这个重量的只有史外甥的317。 但现在还在生产的是3寸枪管的317 Kit Gun,不太适合口袋。 两寸版的317已经停产了。 当然也可以考虑点22mag,不过因为22mag更猛(虽然膛压是一样的),这个口径的左轮经常容量会少一发,而左轮本来就容量少,再加上reload也慢,自卫的时候可能打完了枪里那几发战斗也结束了,所以枪里能多装一发很重要。 两寸版的22mag 351PD,容量7发,重量跟LCP差不多,看上去还算完美,但那8百刀价钱快是LCP的三倍了,所以现在没有一个我喜欢的,可以口袋携带的而且可靠的还不用把老婆孩子都当了才能买得起的点22,无论半自动还是左轮。。。
加州338 lapua合法吗?好像.50不合法。